温:白灵菇进入出菇管理阶段温度应保持在8-18℃,并尽量较少昼夜温差,保持恒温。温度过低子实体发育缓慢,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虽快,但菌盖薄或畸形菇增多,商品价值较低。需要注意的是,白灵菇对温度较敏感,如果袋温超过25℃,原基有可能死亡,此后再想催菇就困难了。
湿:白灵菇出菇阶段湿度应保持在80%-90%,但不要直接往菇体上喷水,同时也要防止菌袋或塑料布上的水珠滴落在菇体上,以免形成污斑,降低商品价值。注意:采菇前可适当降低空气湿度,以保持菇体表面洁白。
风、光:菇棚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是其优质高产的关键。如果温室内通风不良,白灵菇子实体可长成倒马蹄形,柄粗长而菌盖小,这样的菇体售价低。因此,在白灵菇生产中,应在协调好温度、湿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状态。如前文所述,通风的目的就是降低菇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,保证菌盖正常发育。因二氧化碳比重大,常沉积在棚内下部,所以生产上要求后墙通风口的位置应尽量低些(距离地面30厘米为宜),同时应将拱棚两边的塑料薄膜掀起30厘米左右,从而能在棚内形成空气对流。另外,生产优质白灵菇还需有足够的散射光,以在棚内看报纸不费力为宜。但不能有直射光照到菌袋或菇体上,若光线过强,菌盖易变色,降低其品质。